自锯病腿困境调查
“新农合”覆盖广但水平低 当地农民表示医疗费超过10万会考虑放弃治疗
近日为郑艳良提供免费治疗的保定市第二医院透露,经多位专家会诊,该院已确定初步治疗方案,或于本周为郑艳良进行双下肢手术。
在锯腿细节一次次呈现于媒体上时,当地政府迅速对其进行了救助,郑艳良被接到了医院免费治疗,专家会诊、官员探望、社会各界纷纷捐助。然而,事实是郑艳良从去年患病一直徘徊在绝望边缘,因贫困放弃了住院治疗,因而按规定无法使用新农合报销部分费用。患病后,夫妻二人都无法劳动赚钱,本来贫困的家庭陷入更深的困境。
不可否认,以前郑艳良得到过政府救助,低保、二级残疾证书、大病医疗救助5000元及3000元贫困救助款。但对需数十万元治疗费用的郑艳良来说,这些“雪中送炭”的救助数量还不足以让其一家度过“寒冬”。
郑艳良锯腿的背后,是农民虚弱的医疗保障条件,近期有多起类似事件曝出,如郑州尿毒症男子在家里建起无菌室自己做透析,江苏泗阳瘫痪男子用菜刀砍掉5个溃烂脚趾,均是因承担不起高额治疗费用而选择自己“治病”。
据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,家庭贫困的农民患了花费高昂的重病后,往往放弃治疗或选择省钱的“保守治疗”,“低水平、广覆盖”的新农合等保障措施暂时还无法彻底让农民无后顾之忧。
郑艳良与新农合
郑艳良夫妻将患病、锯腿经历一次次讲给蜂拥而来的记者,尽管他们的叙述越来越平淡,但不少细节每听一次仍令人心悸。
2012年正月初六,郑突然感觉臀部和腿剧烈疼痛,北京某大医院确诊为双下肢动脉血栓,“当时医生说,要治的话一次性交30万元押金,后续治疗估计要百万。”这把郑艳良和妻子吓住了,“我们全部积蓄就2万多元。”他和妻子商量后当场放弃,他们选择回家保守治疗。
所谓“保守治疗”也就是吃点止疼药忍着剧痛,郑艳良在自家东屋眼看着腿逐渐变黑、溃烂,严重时流脓流水,肉里长了很多蛆。郑艳良疼得日夜嚎叫,四邻惊恐,妻子沈忠红一度感觉丈夫快不行了,悄悄备好了寿衣。
当右腿溃烂成“空壳”后,郑艳良咬着痒痒挠,经过15分钟用钢锯、小刀将右腿锯下。锯掉腿后奇迹发生了,郑艳良身体明显好转,可他也成了“怪物”,很多人再也不敢走进他的院子,甚至亲戚和邻居都说连夜做噩梦,梦见他锯腿。
锯腿事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只流传于村民口中,直到今年10月因媒体报道引发广泛关注,救助和捐款纷至沓来,郑的生活才得以扭转。
在郑艳良锯腿事件爆发后,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农民医疗保障,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(简称“新农合”)和民政部门,“是什么逼迫农民自己锯掉病腿?新农合干什么去了?”
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,完全将郑艳良锯腿归责于新农合显然是不公平的,但新农合还不足以令重病患者无顾虑治病。
距保定市东近20公里的东臧村是个不富裕的农业村,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,村民最担心的大多是患上大病,一得大病全家都垮了。
尽管大部分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,但村民认为新农合只能“保小病,大病不敢指望”,“大病要去大医院治,医院等级越高报销比例就越低,比如到北京的大医院,报销比例才45%,而且大病封顶报销9万。”村民说,很多大病花几十万元,承担不起。
郑艳良从2007年至今都参加新农合,他曾两次因患阑尾疾病住院,根据该县卫生局打印出的报销单,两次共花2128.07元,最后报销1492.63元。此外,郑艳良夫妻的新农合本子上也显示,2009年至2013年他们在本村东臧医院、村卫生室等有多笔看病的报销记录。
显然郑艳良夫妻对新农合并不陌生,但去年郑艳良患重病时并未住院治疗,“在北京住院报销比例45%,我们要自己承担20多万元,30万元是要马上交的。”郑艳良说自己一年才收入一两万元。
从北京返家后,郑艳良也没住进保定当地医院,仅拿些药维持,但只拿药不治疗不能享受新农合的报销政策。
“他这个人脾气有点倔。”郑艳良妻子和一些村民都这样说。只读了小学的郑艳良以前靠干重体力活挣钱,日子过得一般,旧房子多处漏雨,“医生都判我死刑了,我也绝望了,一咬牙就回家了”。村民说,如果没有郑艳良的倔劲儿,一般人下不了手锯自己的腿。
不愁小病愁大病
清苑县卫生局新农合管理中心的资料显示,该县从2007年开始推行新农合,那一年农民只需交10元钱即可参合。今年新农合标准是340元/人,其中财政补助280元,农民只需缴60元。今年东臧村的2604人中有79%参加了新农合,“不参加的一些人包括新生儿和外出打工就业人员等。”东臧村村干部介绍,一些新生儿能随参合父母享受新农合待遇,还有不少人长年在外打工就业,其工作的单位有医保或商业保险。
北青报记者对东臧村十多名村民采访,大部分村民认为花费上万元算较大负担,花费5万至10万的重病大部分会选择省钱的治疗方式,对于花费10万元以上的重病大部分表示无法承担,会考虑放弃治疗。
45岁的魏建房宽肩厚背,看起来很健壮,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。他解开腰带露出左右胯骨处长长的手术刀口。2008年他患了股骨头坏死,在此之前他整日开着拖拉机拉砖跑运输,身体“杠杠的”。
手术是在保定市内一家医院做的,当时医生给魏建房两个方案:花5万元置换关节或者花2万多元手术清理坏死骨头,“我选择了后一种”。手术后,魏建房能下地走路,但无法久立、干重活,只能摆摊卖水果,“我一年才赚2万多元,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,只能选便宜的,如果有钱或者新农合报销比例再高些,我就置换关节,那我的生活质量会更高。”魏建房说,因为2008年新农合报销比例还较低,2万多元只报了3000多元。
“郑艳良的事我感同身受,农民看病会计算,遇到重病就会打退堂鼓,四五万元就是我的生死线,如果将来我的病加重了,我可能也会和郑艳良一样放弃治疗,瘫痪在家等死。”
魏建房担心病情恶化,更担心将来没有保障,新农合显然不能让他放心。“关键是报销比例,县级医院看不了大病,只能去省市一级医院,甚至去北京大医院,很多药也报销不了。”他说,除了承担一多半手术费用,媳妇为照顾他也没法干活,两个人一年多没挣钱,家庭陷入困境。
但是对于村民的小病小痛,新农合还是实惠的。东臧村副书记郑金友介绍,今年3月他因肠息肉在保定市252医院做微创手术,总共花费1.7万元,出院结算当场即报,尽管一些材料费、药费不在报销范围内,最后还是报了5000多元。“如没有新农合,这5000多元得我自己掏,这样一算,一年缴60块钱还是合算的”。
65岁的村支书段兰申也表示,“村民在本村东臧医院输液十多天,自己才掏100多元,85%都由新农合报销了,确实得了实惠。”
目前,保定当地医院基本都实现对新农合患者出院即报,由医院垫付资金,保证患者出院时即可拿到补偿金。
据河北媒体报道,目前保定市共有831.98万农民参合,参合率达98.05%。清苑县卫生局王银龙副局长认为,新农合主要特点是“低水平广覆盖”,虽达不到城镇职工医保的成熟度和报销比例,但能保证没有空白村,该县266个村都参合了。
根据该县新农合规定,根据清苑县新农合的政策,乡一级定点医院起付线100元,补偿比85%,县级医院起付线300元,补偿比75%,市级医院起付线1000元,补偿比65%,省级医院起付线1500元,补偿比55%,省外三级及以上医院起付线4000元,补偿比45%。封顶线是9万元,也就是不管什么病、在什么等级医院治疗,年度报销额最高不超9万元。
王副局长表示,除了新农合的基本报销和特殊大病保障外,患病的贫困农民还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。
新农合遇到的困难
事实上,新农合的政策也在逐年调整。目前,主管新农合的卫生部已经将新农合的大病保障病种增加到20种,且补偿水平不低于70%。保定市卫生局信息显示,从今年1月开始,包括肺癌、食道癌、胃癌、急性心肌梗死等20类重大疾病的新农合患者救治补偿在保定市全面铺开,补偿方法包括定额付费、最高限额付费和项目付费。其中0-14岁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高补偿金额达15万元。
但北青报记者采访的村民认为,20种大病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疾病,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所患的病就正好在这些范围内,比如郑艳良、魏建房所患的疾病,都不在20种大病范围之内。“都是得病,最后有人能报销,有人不能报,这就不公平了。”村民说,有的病并非重病,但却需要长期花钱治疗,总的费用不少于重病,但如果仅是拿药报销不了。
除了大病保障,国家发改委、卫生部等六部委去年8月公布的《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》明确表示,要针对“大病负担重”的情况,引入市场机制,建立大病保险制度,减轻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大病负担。其中大病保险一块,将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服务。
不过目前大病保险尚没有全面推开,河北省大病保险试点在今年7月刚刚启动,根据媒体报道在石家庄的试点情况,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最高支付比例可达到80%,最高保障16万元。
由此看来,由卫生部主管的新农合制度尚在快速发展和变革中,只是,新农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提高报销比例吗?如果参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速度,那答案将是暧昧的。事实上,郑艳良的遭遇反映的并非是新农合的暗面,而是医院治疗费用畸高的暗面。以郑所患的“动脉血栓”为例,北京市的“某大医院”为其估出30万元的治疗费用,百万元的后续费用——事实上,这笔费用即使城镇家庭也难以支付。所以,郑艳良的遭遇就不再是新农合的问题,而是“看病贵”的问题了。
如果从“看病贵”这个角度重新看待新农合,无论是新农合还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,设计者们就只有在“覆盖广”上做文章的余地,而无在“保大病”上下工夫的能力。就好像沙漠中的一瓶水,是让每个人喝一口好?还是让一个人喝个饱好?新农合路在何方?那要看“看病贵”这块拦路石怎样被搬开。
光照不到的地方
郑艳良住进了单间病房,受到各界广泛关注,可以说改变了命运,然而与他相似的很多农民同样在疾病中煎熬,新农合的光辉照射不到。
在清苑县冉庄镇北马庄村,21岁的女孩靳佳佳被病痛折磨了21年,她从出生后第三天浑身就开始起疱溃烂,脚趾、手指都粘连到了一起,身上找不到一块好皮肤。每晚换药,父亲要把结痂全部揭开,痛苦如同受酷刑。
10月16日下午,北青报记者见到靳佳佳时,她坐在家中的沙发上沉默不语,双手手指粘连,不停挠着身上的溃烂处,她身高不到1.4米,体重只有20多公斤,全身大部分皮肤溃烂。
父亲靳龙伟说,曾到保定和北京的不少医院检查过,但都没查出病因,女儿不仅皮肤溃烂,呼吸道也溃烂,“有次女儿剧烈咳嗽,竟然咳出好大一块上皮来,着实把家人吓得够呛”。
靳龙伟说,自己只有四亩多地,一年的收入也就1万多元,为了给女儿看病借了20万元的外债。他拿出家庭新农合的册子说,2007年全家人都入了新农合,但因女儿一直没有住院治疗,只是开一些药方回家来抓药,从未享受过新农合的报销政策。“每年去石家庄的医院开药方,然后回保定抓药,一年花几千块钱,我们没钱也不敢住院”。
据新农合政策,只抓药不住院、不输液的患者是无法报销的,家人迫于经济压力,没有将靳佳佳送入医院接受更好治疗和照顾。“对我家来说,新农合起不到作用。”靳龙伟说,他知道郑艳良一锯腿就获得了免费住院治疗的待遇,可是自己女儿的病同样凄惨,又有谁会关注呢?
虽然靳佳佳患病20多年,其痛苦程度不亚于郑艳良,但因没有住院治疗,靳佳佳无法享受新农合报销实惠,她的病也不在大病保障的范围内,除了办理了低保,靳佳佳未获得过任何形式救助。
文并摄/本报记者 李华良